偶然间看了一篇微信上的文章,CSDN链接,里面介绍了十大算法,分别是:
一:快速排序算法
二:堆排序算法
三:归并排序
四:二分查找算法
五:BFPRT(线性查找算法)
六:DFS(深度优先搜索)
七:BFS(广度优先搜索)
八:Dijkstra算法
九:动态规划算法
十: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
虽然前面自己整理里几个基本排序查找算法,但看了这篇文章真有点惭愧啊!因此想抽空学习整理一下这些算法。
首先就从快速排序算法入手,废话不多说,上图:
<img src=”https://lxzh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Sorting_quicksort_anim.gif" width=”500”/ alt=”快速排序”>
不过,正式写之前还是有必要做一些简单介绍,掌握一个好的算法,它的背景尝试也得了解一下嘛!
算法的概念:
快速排序(Quicksort
)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。由C. A. R. Hoare在1962年提出。
算法思想:
用分治法(Divide and conquer
)策略来把一个串行(list)分为两个子串(sub-lists):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,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,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,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,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。
实现思路:
① 以第一个关键字 n1 为控制字,将 [n1 ,n2 ,…,nk ] 分成两个子区,使左区所有关键字小于等于 n1 ,右区所有关键字大于等于 n1 ,最后控制字居两个子区中间的适当位置。在子区内数据尚处于无序状态。
② 把左区作为一个整体,用①的步骤进行处理,右区进行相同的处理。(即递归)
③ 重复第①、②步,直到左区处理完毕。
算法步骤:
*1) *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,称为 “基准”(pivot),
*2) *重新排序数列,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,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(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)。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,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。这个称为分区(partition)操作。
*3) * 递归地(recursive)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。
递归的最底部情形,是数列的大小是零或一,也就是永远都已经被排序好了。虽然一直递归下去,但是这个算法总会退出,因为在每次的迭代(iteration)中,它至少会把一个元素摆到它最后的位置去。
实现代码:
1 |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(int n[], int left, int right) { |
为了更加直观的显示算法运行过程中数组数据变化情况,这里仍旧加一个打印函数:
1 |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List(int[] n) { |
随便写一个数组int n[] = { 7, 8, 1, 9, 5, 10, 3, 2, 11 };
通过打印中间结果来展示排序情况,完整代码如下:
1 | /** |
编译运行后输出结果:
1 | 7,8,1,9,5,10,3,2,11, |
仔细分析一下输出结果就能很好的理解该算法的原理啦!不多说了,读者自己去品味吧~
如果闲来没事的话,读者可以利用这个排序原理自己制作文中的那个动图,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!
注:动态图片展示的是以数组最后一个值为基准,稍微修改一下上述代码就可以达到动图中的效果。